▍昉小姐經營的臉書社團「覓覓|古董餐桌風景」,以歐洲來源的古董餐盤物件為主。那是她愛上生活的起點。
⠀
⠀
先前在 Soac 工作室,昉小姐因為喜歡古董盤開始研究,尤其長期觀察日本餐飲界,發現他們好瘋法國古董盤。想入手,卻發現在台灣並不那麼好買,有時在古道具店看了好久,才找到一兩個盤子。終於累積了一些心得時,才想說要賣賣看。「我很喜歡的話,應該也有人和我一樣吧?一開始本來是想當副業,後來發現,欸?好像很忙。」
⠀
⠀
經營這般行當,難道不需要業內人領路?昉小姐說,自己就是衝動啊:「我就是憑著一腔購買慾,覺得為什麼買不到!我不相信!就努力去買。」
⠀
⠀
西洋古董一次都是出一整套,過去珍貴的瓷器甚至是傳家寶:湯盅大中小,碗盤等等是必備,還有高台、果台、水晶盤、小皿⋯⋯,有時蒐集像在拼圖,「喔,原來這套的醬汁盅長這樣!」也是蒐藏的樂趣。
⠀
⠀
古董盤的價錢,當然不是 IKEA 餐具可比擬的檔次。當年小資女狠下心來買,也像是一個人的成年式,有了努力掌握自己生活的本錢。
⠀
⠀
❝「以前單純追求好吃就好,不會在意擺起來怎樣,沒有那個閒情逸緻或美感訓練、也沒有器皿。但慢慢地,妳的生活越來越由自己掌控,開始賺錢、開始獨立生活,妳就要開始去搭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搭建生活,我覺得很大部份是靠物質啊。靠選的衣服、選的書、選的傢俱、選的房子、選的器皿⋯⋯,如果不考慮精神方面的話,妳的生活就是由這些東西構建起來的。」
⠀
⠀
所謂「生活風格的養成」看似漫長,切割到日常,即是一個又一個選擇,挑選那個留下來相陪、共同生活的「物」,也是在不斷釐清自己:原來我喜歡這個、其實那個誰推薦的也沒那麼適合我⋯⋯於是,每一個物裡也多了「我」。
⠀
⠀
⠀
閱讀專訪全文 ➤➤ https://bit.ly/3wp29IC
⠀
⠀
下廚的意義是什麼?於昉小姐而言,或許是在每一個階段,都想往更好一點的狀態前進。
⠀
⠀
從離家、就業到真正成為一個大家眼中「會下廚的人」,回望過去,都是慢慢學習。她說,自己也當過窮學生,沒什麼珍貴器具,就守著一瓦小電磁爐,用五十塊的便宜盤子。但即使是那時,也會盡自己的努力煮得漂亮,弄得好吃。
⠀
⠀
上台北,買菜的任務也回到自己身上。她結緣的第一個市場是永和的六合市場,若不是疫情,至今依然時時逛。她喜歡市場四季分明,常有驚喜,且一分耕耘,一份收穫:「妳要花心力投資,不像超市能買到的東西就是那樣。市場要靠自已的力量去發現哪攤的肉比較好、哪些菜攤是賣高價蔬菜品質保障的⋯⋯這些都要花時間、甚至要吃幾次虧才知道。」
⠀
⠀
我好奇,從不逛菜市到與攤販相熟,有時還打電話請他們幫忙留菜、先把蝦仁剝好,有些人始終懼怕這種菜市場裡的攻防或聯繫,她呢?她訝異我做此問:「我不太懂為什麼會怕欸,不就是買個菜?」又說,其實店家才需要好客人:「都是生意啦,妳只要常買,他就會對妳有個基礎的信用,知道妳不會爽約、願意幫妳做準備。」
⠀
⠀
家附近雖小巧卻可以讓她一逛再逛的市場。
⠀
⠀
她不是沒遇過價錢或品質不誠實的攤販,但踅菜市於她,始終充滿樂趣。一週兩次,每次逛好逛滿,依照胃的心思出勤:週五和週日才有古早丸湯,夏日,最喜歡的水餃店會有茴香口味⋯⋯
⠀
⠀
⠀
▍必須要煮,和煮得開心是不一樣的——昉小姐的療癒餐桌與廚房 ➤➤ https://bit.ly/3wp29IC
⠀
▍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#傘開計劃 —— 三款設計傘,手刀收藏 ➤➤ https://bit.ly/3hrXrG9
⠀
#昉小姐|#古董盤|#生活風格|#BIOS專訪